变速箱齿轮表面产生非马氏体组织原因是什么?有哪些对策?
发布时间:2017-08-17 浏览:1249次 字号:大 中 小
变速箱齿轮表面产生非马氏体组织原因是什么?有哪些对策?
(1)1)点状黑色组织 主要发生在离表面0.04mm的深度内。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渗碳或碳氮共渗初期炉气氮势过高,渗层中氮含量过大,碳氮共渗时间较长时,碳浓度增高,发生氮化物分解及脱氮过程,原子氮变成分子氮而形成孔洞。
2)表面黑带 出现在距渗层表面0~0.03mm,主要是由于形成合金元素的氧化物、氮化物和碳化物等小颗粒,使奥氏体中合金元素贫化,淬透性降低,而形成托氏体。
3)齿轮黑色网状组织 位于黑带内侧伸展深度较大的范围内。主要是由于零件在保护气氛中加热时,零件表面金属与气氛中的氧、二氧化碳、水蒸气相互作用而被氧化,形成金属氧化物,使奥氏体中的金属元素贫化,降低奥氏体的稳定性;同时氧化物又促进扩散型转变成非自发形核,在随后淬火冷却时,这部分合金元素贫化,奥氏体转变为托氏体、贝氏体等非马氏体组织。
加热时如果炉内气氛中的氧势较高,氧原子就会聚集在工件表面,并沿奥氏体晶界内扩散,而合金元素则由晶内向晶界、由内层向表层扩散并与氧结合形成氧化物。由于氧化物的含量是由表层向内层逐渐减少,并基本分布在晶界上,因而形成黑色网状组织,这种现象称为内氧化。